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7号:人间炼狱战俘营,砥砺气节照丹青——日军太原俘虏收容所

2015-09-17 并州之翎 太原道


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7号:人间炼狱战俘营,砥砺气节照丹青——日军太原俘虏收容所

图/文 并州之翎



图1.太原俘虏收容所西区早点名场景复原图

【档案名称】

a.美国陆军航空兵战略目标航空侦察影像图;

b.太原防疫給水支部業務詳報;

c.支那事变画报第七十九辑;

d.日军俘虏收容所条例

【档案形成时间】

a.1945年525日;

b. 1944年930日;

c.1940年320

【档案来源】

a.美国陆军航空兵档案库;

b.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32192600、北支那防疫給水部隷下各支部関係 業務詳報 昭和19年4月1日~19年4月20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档案内容】

综合反映了太原俘虏收容所的相关情况。

太原俘虏收容所始建于19386月,位于太原东北角原炮兵第28团营区。西侧紧邻国民师范,北侧东侧太原城垣间距50米左右,高墙电网,戒备森严。它是侵华日军在中国设立的规模较大的战俘集中营之一,对外称呼“太原工程队”,1939年后直属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管辖,因而也被称做“乙第3500部队工程队”。建队初期设立指导部,部长为木材中佐,下设宣抚官4名、翻译官2名及军医1名,卫生兵2名,警卫部队1个排,伪军一个中队。1941年底,日本在东京成立”俘虏情报局“,陆军省《俘虏收容所条例(修订)》颁行(图3,图4),太原俘虏收容所则由松本大佐接任所长,翻译增至3人,日籍、朝鲜籍和中国籍各1人。

3.日本内阁关于成立俘虏情报局的天皇敕令(影印件)



图4.日本陆军省《俘虏收容所条例(修订)》(影印件)


太原俘虏收容所主要用于收容山西境内的中国战俘和随意抓来的老百姓,从建队至日军投降的7年间,据何天义考证的《太原集中营战俘劳工访谈录》中保守估计收容人数有6万之众,而在刘林生《中国的奥斯维辛:太原集中营纪实》中则估计总共收容关押过10-12万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战俘与其它中国百姓。

关押在“工程队”的战俘,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战俘们有的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有的被当做“活肉靶”、狼狗训练目标集体屠杀,还有大量的战俘被转运至各地甚至日本本土充当劳工。特别是由于该战俘营的医务与防疫指导管理交由北支防疫给水部太原支部直接负责,因此大量战俘被送到桐旭医院抽血供血或充当细菌医学实验品或活体解剖材料。据亲历者口述,在收容所东墙外直到东城墙根的荒草空地旁有个破庙,破庙旁有好几个大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掩埋死亡战俘的万人坑。我们可以判定,这里所指的破庙就是位于战俘营东侧的裴氏宗祠。战俘中流传着”活俘抬死俘,活俘埋死俘,活俘往回走,死俘喂野狗。“据受害者董汉章回忆,1942年夏天,集中营有个伪职员曾拿着一包约重5两左右的从死俘嘴里拔下的黄牙壳子到帽儿巷当金牙去卖,各商号均因其非金牙而拒收。其死亡人数可见一斑。《支那事变画报》第七十九辑(支那新政府成立特辑)中用两个码子的篇幅专门介绍太原俘虏收容所所谓”归顺兵“的情况,借此宣扬所谓日华亲善与反共救建国宗旨,美化侵华日军的战俘管理罪行。(图5)图中可以看到工程队门口的木牌以及在北侧原城墙根靶场劳动的场景,远处即为尚未完全坍塌的东北角楼。关于太原工程队的另一张向战俘分发馒头的照片也比较有名,这一明显的摆拍场面的背景中露出的古建筑一角初步判断即为前述裴氏宗祠之殿宇。(图6


图5.支那事变画报第79辑太原工程队专题



图6.太原俘虏收容所的中国战俘


面对如此严苛的斗争环境,战俘中的中共党员刘侵霄、李滋等同志秘密成立党的地下支部,暗中物色对象,策反了包括战俘营中国籍翻译陈财,医官陈跃庭等重要人员,领导和营救出大批我军干部战士,并在后期获得了八路军120师敌工部的直接领导与支持,是为抗战史上创造的奇迹。中共地下组织营救出的战俘口述和从屠杀现场逃出的赵培宪同志将其中的内幕不断披露并在报刊发表才让世人对这一人间炼狱有所了解。(图7


图7.发表在解放区报刊上的揭露太原工程队罪行的报道

(《新华日报华北版》引自阿菊影韵的博客)


关于“太原俘虏收容所”的平面布局资料大部分源自两处,一处是《日本侵晋纪实》中关于太原工程队“三进院落说",但该书并没有对三进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描述与图示。另一处是刘林生《中国的奥斯维辛:太原集中营纪实》中绘制的太原工程队平面图(图8)及相关描述。其他的受难者口述材料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应该说这些资料为我们还原先辈在集中营中的斗争情况提供了有力的空间论据支持。但由于日军在战俘营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地块进行了持续的改扩建,原址又未能得到全面的保留,各历史阶段又缺少实测图纸,再加上受难战俘囿与当时自身处境和关押时间长短的个体差异,导致目前根据幸存者口述推测的平面布局与历史真实仍不免有一定的差距。


图8.日军“太原俘虏收容所”平面示意图(刘林生版)

笔者结合美军19455月航测影像与历年太原地图叠合发现,刘林生先生所绘制的平面示意图与实际情况仍有适度矫正的空间,特别是将营区南墙紧邻小东门街则属错误应当纠正之。故经综合研究得出”太原俘虏收容所“区位及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的阶段性修正成果供同好参考。

“太原俘虏收容所”用地范围为原炮兵28团营区(包含南侧小校场),北侧、东侧围墙距离城墙均为50米左右,占地面积达22.8公顷。(图9,图10

1919年该区域为1旅炮兵营和3旅炮兵营营区,营区东侧南侧为炮兵营操场,营区北侧至城墙根为南北宽度50余米的陆军射击场;1929年为山西陆军炮兵第三团驻地,营区范围向东延伸,占据了原东侧炮兵操场的一部分,东边墙距离东城墙50余米;1936年为炮兵第28团驻地,营区范围无变化;1945年经过日军7年的占领改造,对原有营区建筑布局进行了调整,南侧操场新建了部分临时性关押设施。

图9.日军太原俘虏收容所在太原城的区位(1945)



图10.日军太原俘虏收容所原址用地历史变迁对比图

(红色区域为收容所用地范围)

通过对1945年美军航测影像图的判读,笔者发现,日军根据需要对原有营区建筑加以改造利用,将其整体划分为东中西三区,分区之间增建隔墙围网或高墙电网加以阻隔,三区形态上也不是完全规整的矩形。东区为日军管理人员和警卫部队成员使用,并通过一条长达200米的南北向巷道向南连通,巷东为裴氏宗祠,并可途径原同蒲铁路管理局直抵小东门街。中区供伪军使用,其营房也是利用了原有建筑;西区则为战俘关押区域,四周用高墙电网围合。中西区之间设门,据亲历者回忆门侧有三层炮楼一座,作为全营区制高点,但从航测图上尚不能准确定位。随着收容俘虏数量的增多西区开始向南侧小校场上增加构筑临时性关押设施。至1945年航拍可看到至少增建10座以上(六大四小)。小校场东侧临近道路部分划分出一特殊不规则区域,且在靠近入口区有一特殊建筑体(疑似防御建筑),这一区域的设置时间与功能目前尚不能确定,存疑待考。(图11)同时,西区如果从利用原有建筑角度考虑,确实不应该形成1945年的不规则形态,且从卫星影像分析,这里的原有营房似乎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其中的原因暂时还无法解释。而在伪军营区与战俘管理区之间似乎也专门设置了一条隔离缓冲区域(深蓝色蓝色虚线位置)。


图11.日军太原俘虏收容所区位及用地功能分区修正图(并州之翎版)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欣闻太原工程队旧址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特绘制太原工程队战俘早点名场景复原图以为纪。(图1)试想每天清晨都有大批战俘被日军运走充当各地“苦力”,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迎接这每一个地狱般的黎明,而他们之中的中坚分子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带领下能够初心不改,意志坚定的与敌坚持斗争,这种不屈的精神则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藏与铭记的宝贵财富。


图1.太原俘虏收容所西区早点名场景复原图


回复“平型关”,阅读图说平型关的百年沧桑与修复争议

回复“白求恩”,阅读白求恩在灵丘抗日前线的珍贵影像

回复“太原受降”,阅读第二战区太原受降仪式与日军军部大楼

回复“山西抗战”,阅读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回复“太原抗战”,阅读太原在全国抗战初期的地位

回复“乔倜”,阅读乔家大院的“飞将军”——抗日航空烈士乔倜

回复“X档案006”,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6号:飞虎蛟龙空中舞,定点轰炸大反攻——美军空袭太原

回复“X档案005”,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5号:占领奴役森罗殿,侵晋日军总中枢

回复“X档案004”,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4号:新兵试胆赛马场,屠俘暴行罪难容

回复“X档案003”,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3号:小东门外将台坪,侵晋军马补充地

回复“X档案002”,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2号: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太原•海子边大礼堂)

回复“X档案001”,图说三晋抗战X档案001号:细菌部队居心叵,西羊市街闹市藏

回复“决战太原0”,阅读1948年美国记者镜头下被围困的孤城太原

回复“克难坡”,阅读1944年美国记者镜头下的“小太原”和第二战区司令部

回复“沙畹”,阅读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镜头下的山西

回复“克拉克”,阅读1908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山西老照片的百年沧桑对比

回复“柏石曼”,阅读1908年德国建筑师柏石曼山西老照片的百年沧桑对比

回复“张伯林”,阅读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回复“索尔比”,阅读剽悍人生:在太原出生成长的英国博物学家索尔比的传奇故事

回复“汾河老照片”,阅读1924年的汾河流域老照片

回复“北支”,阅读1942年日本《北支》杂志山西特辑珍贵历史图片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